“十年798”见证者苍鑫:当代艺术需要798 798需要专业

发布:2012-10-19 16:01:14 | 热度:2599

“十年798”见证者苍鑫:当代艺术需要798 798需要专业






20.苍鑫.jpg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艺术家苍鑫



在北京的东北角,有一个以上个世纪50年代建成的工厂命名的艺术区,这就是798艺术区。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最重要的平台之一,自2002年至今,798已经走过了十年风雨。

艺术家苍鑫和他的太太向小丽在798的料格子拥有一间自己的工作室,一间领袖服装工作室,一间川菜馆,苍鑫甚至还有一个空间是用来玩儿的“假画廊”……作为“798十年”的见证者,艺术家苍鑫历经了798从荒落到繁荣。

拐点一:国际画廊进驻促成798的发展

今天人们追溯798艺术区的发展,经常从“现代书店”老板罗伯特2002年入住开始。“1999年时,罗伯特在幸福大厦租了个十几平米的房子,做了个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英文网站。到了2002年,网站规模扩大,罗伯特就想在家附近租一个更大的空间。通过中央美院雕塑系的于凡和隋建国推荐来到了798。我们觉得这里最好——有保安,人也不多,下岗职工有70%。”苍鑫说。

2002年底,苍鑫也进驻了798:“我只是找个工作室,艺术区不艺术区跟我没关系。介绍朋友、画廊进来,目的是想有个氛围,建立一个平台,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帮忙。”虽然初衷单纯,但随着更多画廊的进驻,798的声名也在不断扩大。

2007年,尤伦斯进入798。798也因有尤伦斯的进驻,变得更稳定、更茁壮、更充满生气,甚至朝向亚洲苏荷艺术区方向迈进。苍鑫亦有同感:“很多当代艺术机构尤其是尤伦斯进入798以后,带动了周边的一些产业链,酒吧、咖啡甚至是别的领域。此外,当代艺术代表了这个社会最先进的一种文化,一种新的文化,所以说很多外国元首或首脑,他们到中国的时候肯定来拜访798,这种影响是相当大的。”

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了将近30年,一直没有一个合理、公开的平台。而798的出现,实现了这个平台。在呈现、推广中国当代艺术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拐点二:第一届大山子艺术节

从第一届大山子国际艺术节开始,798艺术园区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符号。那时(2004年),大山子国际艺术节还因为种种问题用名“大山子艺术区艺术展示活动”。

2002年四五月份,黄锐从日本回来,不仅将东京画廊引入798,并且在东京画廊旁有了自己的工作室。在黄锐装修期间,苍鑫和赵半荻就把料阁子盘了下来,等了6个月才把里面的设备移走。而后,徐勇把时态空间和百年印象拿下。李松松、肖鲁、唐宋、陈文波、白宜洛、彭禹、孙原,陆陆续续进入了798。

历经近一年的时间,798已初具规模。“在黄锐和徐勇的牵头下,我们开始着手准备艺术节。”回忆起当时的情境,苍鑫似是历历在目。虽然,七星集团在艺术节期间通过禁止出租车驶入厂区等规定,试图进一步限制这里的艺术活动,却无法独挡798如洪流般的影响。

在外界看来,从第一届大山子艺术节开始,798逐步奠定了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展示窗口的地位。

拐点三:创意产业区受到商业腐蚀

废旧火车头,直入云霄的烟囱,751园区内满是老式工厂的味道。时光虽已带走工厂原有的价值,但新的活力与生机却在这里渐渐萌发。现今,751和旁边享誉国内外的798一样,成了时尚的先锋地。

艺术一旦规模化,商业的气息便无孔不入了。或许,在成立之初,798只是概念意义上的穷画家聚集区,但是,随着时间的推进,它俨然已经发生了改变。“751改成创意产业区以后,商业化、时髦化、产业化的趋势对当代艺术的侵蚀和颠覆是非常强的。对于751这种发展趋势带动了目前798的商业化,地摊化、恶俗化的发展趋势。当然,这是我个人看法,因为他们把创意产业区弄到里边,把服装广告弄到一起变成另不伦不类的东西了。现在798变成这样很不舒服的一个状态”苍鑫表示。

十年的变迁,最初的开拓者中有些人离开了,随着798房租和名气的提升,一些年轻的艺术家迈不上798的渐高的门槛。一些艺术家也选择了主动离开,向798周边的草场地、酒厂、环铁等地区转移。“798越来越像作秀地方,卖小工艺品的,卖服装的,跟我们没关系了。”面对如今的798,苍鑫无不感到沉痛。作为出走798的一员,苍鑫与他的几个邻居都已经在别处租下了新的工作室,将798的工作室纯粹用作展示。

拐点四:物业、政府与艺术家之间的鸿沟

随着798艺术区热度的提升,政府和七星集团的态度也有所转变。2006年,798正式被政府定位为“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区”,走出了整体拆迁的阴影。同年,七星集团成立了798管委会,主管798的一切艺术管理工作和七星物业公司。

“很多人都对798的商业化和恶俗化很是气愤,物业没有从艺术家角度出发,也不听我们专业的参考和建议。只是单纯的一味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。”苍鑫历经了798自艺术的“圣地”到商业气息浓郁的旅游场所,感受不仅仅是失望。

来自美国的罗伯特跟很多人一样,喜欢拿798和几十年前纽约的苏荷区做类比。认为798也将与苏荷一样,经历一个从艺术区向商业区的周转。但是有艺术家认为798不能完全和苏荷相比,因为最大的区别是798的房子是国有资产,这里的人都是租户,没有产权。而在纽约,当时市政府为了鼓励艺术家去破落的区域做这种尝试,给了很多优惠条件,许多人的工作室是买下来的,这样在地价上涨时,当初开发的艺术家可以受益。而现在是798的地价上去了,最后却给艺术家们这样的一个问题:要么续租,但这样要掏比原来多很多的钱,要么就离开这里。

苍鑫对国际上的艺术区也有所了解:“比如德国的鲁尔工业区,做得非常专业、非常棒,博物馆、美术馆都在里边,很规范,国际上的艺术区多是是专家治国,而这里是草根治国。”

798的扩建早已不是新闻。据悉,一个全面经营该文化区的798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将宣布成立,该公司的职能之一便是融资腾退798地区的旧工业厂房,继续扩大文化产业区的面积,最终计划将该区域再扩大一倍以上。这样我们不禁想到798的未来,苍鑫似是觉得厌倦了:“很多人都问过这个问题,没有什么意义”。

798是走“艺术区”路线,还是走贩卖艺术品的“商业区”路线,它的未来,扑朔离迷。